大众网记者 丁尊宝 青岛报道配亿多
“多亏了综治中心,僵持了这么久的事儿,终于能顺顺当当解决了!”张家三弟感慨道,眼里的愁云散了大半。近日,这场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综治中心成功化解的赡养纠纷,让曾经矛盾对立的张家三兄妹实现了握手言和。亲情纽带在调解中重新紧密相连,而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,也在这场纠纷的圆满解决中得到了生动彰显。
事情要从2021年2月说起,张家原本和睦,大哥与三弟按年份轮流赡养父母,家庭氛围融洽。但因家庭拆迁,导致老人的儿女居住分散,赡养安排出现分歧。2023年9月起矛盾加剧,大哥未按约定接父母赡养,母亲意外磕倒住院时也未露面;父亲去世后,母亲一直由三弟独自赡养。大哥以自身患尿毒症每周需透析3次、之前多承担8个月赡养义务、二姐分了养老钱也应养老为由拒绝继续赡养;二姐因居住在外地,对赡养周期存在顾虑;三弟则因独自赡养存在压力。三方就赡养责任划分、周期及费用争执不下,矛盾陷入僵局,于2025年3月向大场镇综治中心求助。
接到申请后,大场镇综治中心迅速启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第一时间与村委交流、调取调解记录,梳理出赡养责任分配、多赡养时长补偿、赡养周期调整三大焦点问题,由“泽奎金牌调解室”资深调解员王泽奎、海大法律服务所驻大场的专业律师姜永华等力量组成“调解智囊团”。调解员化身“情绪疏导师”配亿多,用共情沟通缓解三兄妹情绪,搭建理性对话桥梁;律师则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为依据,向三兄妹明晰赡养的法定义务与权利。
责任分配与时长补偿是首要难题。调解员采用“时间轴回溯法”,仔细梳理2021-2024年赡养历程,计算出大哥多赡养的时长,引导二姐和三弟通过经济补偿、延长后续赡养时长等方式协商解决方案。面对赡养周期难题,结合大哥体弱就医频繁、二姐异地不便、三弟工作繁忙等实际情况,创新提出“阶梯式赡养法”:日常每月一轮,母亲失能时半月一轮(二姐仍每月一轮),并贴心提议每家为母亲配备专属生活用品,减少交接繁琐,提升赡养可行性。
调解进入攻坚阶段,综治中心打出“亲情组合拳”。现场回忆三兄妹互帮互助的温暖往事,引导他们放下成见、换位思考。多年的矛盾隔阂逐渐消散后,三兄妹达成和解协议:从调解当日至2025年11月1日,由三弟进行8个月的赡养;11月2日起,按大哥、二姐、三弟顺序每月轮流赡养母亲,次月1日上午完成交接;母亲住院时共同照顾,费用不足部分协商分摊。三兄妹无异议后当场签署《调解协议书》,整个过程程序规范、公正有序。
大场镇平安法治和社会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夏乾峰表示,此次纠纷的成功化解,正是大场镇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生动实践。未来,大场镇将持续通过整合资源、数字赋能、机制创新,把综治中心建设成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平台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、协助治安风险防控平台。
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