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分享的是:2025小米汽车专题:小米Yu7发布全电配资,正式进入1-N阶段
报告共计:24页
小米Yu7强势发布:销量火爆背后,小米汽车正式迈入多车型发展新阶段
2025年6月26日晚,小米汽车首款SUV车型Yu7正式登场,瞬间引爆市场。这款定位中高端的纯电SUV推出了标准版、PRO版、MAX版三个版本,售价分别为25.35万元、27.99万元和32.99万元。上市仅18小时,锁单量就突破24万台,创造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又一销售奇迹。
从产品本身来看,小米Yu7的竞争力堪称全面。外观上,它采用流线型车身设计,整体风格偏向运动,3倍轮轴比、2.1倍轮高比和1.25倍宽高比的车身比例,搭配1:3的极致头身比,让整车自带宽体效果,视觉上低趴动感。色彩选择也极为丰富,提供9种外观配色,涵盖张扬的宝石绿、熔岩橙,时尚的青色、粉色,豪华的丹霞紫、深海蓝,以及低调的钛金属色等,能满足不同审美需求。
内饰与空间设计同样贴心。4款内饰配色(松石灰、珊瑚橙、暮影蓝、鸢尾紫)和6款不同尺寸(19/20/21寸)的轮毂可选,给用户充分的个性化空间。座椅采用前排双零重力设计,主驾可在停车时放倒休息,后排豪华电动座椅支持135度向后倾倒,且高频接触区域100%软包覆,Nappa真皮材质兼顾柔软与支撑性。储物空间更是亮点,前后备箱容积分别达141L和678L,车内还有36处收纳位,实用性拉满。
展开剩余81%性能与科技配置上,小米Yu7展现出硬核实力。全系搭载V6s PLUS电机和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,标准版配备96.3kWh磷酸铁锂电池,后驱续航达835km;PRO版升级为四驱,零百加速4.27秒,续航770km全电配资,并搭载闭式双腔空气弹簧;MAX版则采用101.7kWh三元锂电池,零百加速仅3.23秒,支持5.2C超充,12分钟可补能620km。智能配置上,全系标配英伟达Thor芯片、激光雷达和四合一域控制系统,Pro/Max版的智能底盘还能通过OTA升级实现道路预瞄、主动调节悬架等功能,智能化水平领先同级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Yu7发布会上,小米还带来了另一个重磅消息:SU7 Ultra在纽北赛道再创佳绩。其量产版以7分04秒957的成绩刷新纽北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,成为目前最快量产电动车;原型车更是以6分22秒091的成绩跻身纽北圈速总榜全球第三。为纪念这一成就,小米同步推出SU7 Ultra纽北限量版,定价81.49万元,2025年版仅限量10台,配备碳纤维空气动力学套件、赛车桶椅等专属配置,引发车迷热议。
小米Yu7的火爆并非偶然,而是小米汽车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。回溯小米造车历程,其布局已超过十年。早在2013年,雷军就开始关注电动汽车领域,随后通过顺为投资、小米战投等渠道,广泛布局汽车产业链,从整车制造到智驾芯片、传感器、三电系统等核心环节,投资了数十家企业,构建起强大的产业生态。2021年小米正式官宣造车后,仅用三年时间就推出首款车型SU7,并在2024年实现交付13.77万辆的亮眼成绩。进入2025年,SU7月交付量稳定在2.8万辆以上,2025年第一季度更是贡献了186亿元的营收,为小米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小米汽车的成功,离不开“集团赋能”的独特优势。在智能化领域,小米集团的技术储备为汽车业务提供了强大支撑:小米澎湃OS系统实现车机与手机、智能家居的无缝联动;千人以上的智驾研发团队,依托集团AI大模型和底层算法积累,让小米汽车在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等领域快速突破。同时,小米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,也为新车上市提供了天然流量优势。
随着Yu7的发布,小米汽车正式从“单款车型打天下”的1.0时代,迈入多车型布局的“1-N阶段”。此次Yu7瞄准的20-40万元中高端SUV市场,规模超过300万辆,且新能源渗透率已达57.8%(2025年1-5月数据),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核心赛道。在这一领域,特斯拉Model Y长期占据领先地位,2024年销量达48.12万辆,但小米Yu7凭借更优的价格(标准版比Model Y后驱版低1万元)、更大的尺寸(轴距3000mm,远超Model Y的2890mm)、更长的续航(835km vs 593km)以及更丰富的配置(如激光雷达、可变转向比等),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。
产能方面,小米也做好了充分准备。北京一期工厂已实现满产,二期工厂即将投产,三期工厂进入规划阶段,武汉、上海生产基地也在推进中。按照规划,2025年小米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0-50万辆,2026年突破80万辆。
从SU7的一鸣惊人到Yu7的持续火爆全电配资,小米汽车用实力证明了“科技企业造车”的独特价值。随着产品线的不断丰富和产能的逐步释放,小米汽车正加速向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头部阵营迈进,未来表现值得期待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报告共计: 24页
中小未来圈全电配资,你需要的资料,我这里都有!
发布于:广东省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